“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个春节,伴随着春节档贺岁片《热辣滚烫》的热映,肥胖又一次回归人们的视野,减肥100斤一时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热度过后,正视肥胖的危害,科学减肥,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焦点。 中医认为,肥胖多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年老体弱、先天禀赋引起。由于体内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弱,致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性治疗模式,在中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肥胖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在相应的穴位埋入蛋白质磁化线(以线代针),起到”长效针感”、达到”调和阴阳气血、疏通经络、健脾益气、温中散寒”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以达到减肥的目的。2005年,国家卫生部对于中医穴位埋线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将其列为”百年百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之一。
1.抑制亢进的食欲很多肥胖者减肥失败,多败在无法抵御美食的诱惑,想试着降低进食量,却没到饭点就肚子咕咕叫,影响日常工作,而且容易报复性进食。穴位埋线可以抑制了患者亢进的食欲,改善交感神经的抑制和迷走神经的亢进状态,使饥饿感下降,同时也抑制了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延缓餐后胃的排空时间,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
2.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穴位埋线可以刺激患者迟钝的自主神经(交感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所以穴位埋线减掉的是人体的脂肪而不是水分,并能保证减肥过程中人体的健康和精力的旺盛,且反弹率极低,这是穴位埋线减肥最大的优点。 3.不止减重,还精准塑形减肥的很多时候目的是“美”,很多人体重减轻了,可是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体形,有些人可能是四肢都很纤细,但有个小肚腩;有些人觉得自己腰围还行,但有双“大象腿”,不敢穿短裙。而穴位埋线可以针对特定的部位进行减肥,达到一个较显著的体态改变。 4.辩证施治,健康减肥埋线减肥不仅可以减重塑形,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亚健康状态,穴位埋线同时能兼治伴随肥胖出现的一些疾病,如痤疮、疲劳综合症、便秘、月经失调(月经周期过长、月经量过少或闭经)、性功能减退(女性性冷淡,男性阳痿、早泄)、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使肥胖患者达到既“美”又“健康”的状态。 1.埋线后6~8小时内局部禁沾水,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2.局部出现微肿、胀痛或青紫现象是个体差异的正常反应,对线体的吸收过程相对延长所致,一般7~10天左右即能缓解,不影响任何疗效。 3.体型偏瘦者或局部脂肪较薄的部位,因其穴位浅,埋线后可能出现小硬节,不影响疗效,但吸收较慢,一般1~3个月左右可吸收完全。 4.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女性在月经期、孕娠期等特殊生理期时期尽量不埋线,对于月经量少或处于月经后期患者可由医生视情况“辨证论治”埋线。 5.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 6.以下不宜埋线: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高热、结核活动期患者。有出血倾向性疾病患者,对晕针、过敏性体质及对羊肠线过敏者。 7.埋线之后3~4天勿剧烈活动,如剧烈球类运动、跑跳、仰卧起坐等,埋线期间饮食:建议清淡饮食,勿过食辛辣刺激食物(羊肉、咸菜、泡菜、动物内脏、咸鸡蛋等)。 8.一般15天埋线一次,四次为一疗程。 王国良
副主任中医师
副主任中医师 发扬中医,弘扬传统,运用传统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埋线、贴敷(包括三伏贴)疗法等传统中医技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跟腱炎、面瘫、面肌痉挛、脑瘫、偏头痛、中风后遗症、关节脱位、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中暑、打嗝、痛经、月经不调、胃下垂、乳腺小叶增生及各种亚健康状态等疾病。在治疗周围性面瘫,腱鞘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富贵包”方面有自己独特诊疗思路和方法,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篇,治疗效果明显。
|